
在我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武装押运中心,淮海晚报记者见到了马如松,40岁的他谦和、目光坚定。 怀揣着英雄梦,经过军旅生活的洗礼之后,他选择了自己的事业,清楚了自己的责任。 退伍后,他选择以保护一个城市金融系统的安全为事业,同时,他热爱生活,爱自己的家庭。
在部队:成为第一批驻港战士
1994年12月,18岁的马如松入伍, 在4年服役期间,马如松因为表现出色,曾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,获得旅嘉奖一次、营嘉奖两次、连队嘉奖三次。“入港前,我们重点进行了政治学习、军事训练,学习香港法律法规和如何处理应急事务。 ”马如松介绍,因为是第一批驻港部队,还有语言上的培训,“学习广东话和英语,为入港做准备。 ”1997年7月1日,香港回归祖国。马如松所在的部队,于当日凌晨入驻香港。回忆那个荣耀时刻,马如松记忆犹新。“部队是从皇岗口岸进入香港的,我们的车辆在1日凌晨缓缓地驶入,当天下着大雨,我们身上背着枪,衣服都湿透了,可大家都一动不动地站在车上,保持着标准军姿。 ”身为班长的马如松更是没有丝毫懈怠。“我要保证班里十几个人的安全。”保家卫国的豪情油然而生。“从1997年的2月开始,部队就开始对入驻香港进行模拟训练,几点几分到达哪里,我们心里都十分清楚。但是真正到了现场, 内心的激动和自豪还是难以形容的。 ”入驻香港的前几天,战士们要保持高度警惕,“我们被要求不能卸下装备,不能睡觉”。马如松说, 四年的军旅生涯带给自己的是坚定的意志、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度。“我从一个在家不会洗衣服,不会做饭的大男孩,变成一个什么事情都自己干,什么担子都自己挑的硬汉。 ”马如松认为,部队是个大学校,磨炼了他的意志,使他更能吃苦耐劳;提高了他的品质,使他能更好地融入到了社会中。
工作中:为城市平安保驾护航
1998年11月,马如松退伍,回到了江苏盐城老家。 2001年,经人介绍,马如松来到了淮安市保安服务总公司, 成为22名特殊保安中的一员。 2001年8月18日,公司武装押运中心成立, 马如松成为第一批队员。“为一座城市的金融保驾护航,我觉得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 ”就在武装押运中心成立不久, 中心的队员们就因为过硬的工作作风, 将一起抢劫案“扼杀”在摇篮里。“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保证人、车、枪弹以及标的物的安全。 ”马如松介绍,每名队员在执勤中,都要做到规范操作,甚至要具体到站岗的位置等细节,使犯罪分子没有可乘之机。“据一伙在盐城杀人并抢劫现金的犯罪分子落网后交代,发案前他们曾在淮安蹲点了半个月, 后发现无机可乘,才到盐城作案的。 ”马如松热爱这份职业, 因为认真的工作态度、 良好的工作表现, 不到一年的时间,他就被提拔为车长,负责一辆押运车的作业。 2004年下半年,他又被破格提拔为副大队长。 不断提拔让马如松的干劲更足了,在他看来,人要忠诚,就不能辜负公司对自己的信任。“在部队,不能辜负国家的信任,在地方,不能辜负单位的信任。 ”因为公司的业务拓展,2005年,盱眙县组建武装押运中心,需要人管理,马如松被派去做中心负责人, 当时的马如松不到30岁,还没有成家,异地他乡,孤身一人。 但他不仅要管理一个县区武装押运的正常运行,还要顾及单位内部的人员态。“盱眙有山,要保证押运车的安全行驶,还要对员工做思想工作,照顾员工的水土不服,防止员工流失。 ”
生活上:守护小家的幸福温馨
在盱眙,马如松收获了自己的爱情。在盱眙的第二年,单位又发生了人事变动,要求他回去担任教导员, 此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九个月了,即将临盆。马如松让自己的母亲过来照顾妻子, 独自一人回到淮安市区。“当时我岳父让我留在盱眙,并推荐一个更好的工作给我。但我热爱这份职业,对这份安保工作有感情, 同时也不愿意辜负公司的信任。 ”2007年,马如松回到了淮安市区工作。如今,马如松有一双儿女,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,每天下班后,他会去接女儿和儿子,妻子也由盱眙来到市区工作。当了教导员之后,马如松的工作更加繁忙了,但在他看来,在家庭中,父亲的角色不能缺失,丈夫和儿子的角色也不能缺失。“作为一个男人,就要承担起责任,爱社会、爱家庭,家人的健康快乐,是我最大心愿。 ”
晚报记者 杨春阳 通讯员 何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