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导航
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
对疫情防控中维持保安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

岁末年初,新型冠状病毒突然爆发。一场全民抗击疫情的战斗打响了,医务工作者冲上一线,成为抗击疫情的“主力军”,而保安队伍则成为后方封控、阻击疫情蔓延的重要力量。从经济效益层面看,虽然许多三产企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,但大部分保安公司却因承接卡口、社区隔离封控和应急保障业务,取得较好的收益。许多保安公司纷纷瞄准保安抗击疫情的高光亮点,大力开展表彰奖励、正面宣传等工作,树立保安队伍良好形象,彰显公司品牌实力。但是,在荣光背后,往往存在不容忽视的阴影。在热情讴歌保安抗击疫情英勇事迹的浪潮之中,奏响一个不和谐的音符,理性分析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,虽然显得不合时宜,但是有助于保安公司今后更好的发展。笔者撰写本文,主要思考疫情防控中维持保安队伍稳定的问题。


抗疫之战打响,保安队伍有进有退
1月24日,除夕夜,TR188航班从新加坡飞抵杭州萧山国际机场,机上335名旅客中,武汉籍116人,其中2人已有发烧症状。疾控部门和机场立即采取严格管控措施,将发烧旅客送往医院,其余人员在机场到达大厅隔离检查。其他航班还在正常运行,300多名本该回家团圆的“特殊旅客”将本不宽裕的到达大厅挤的满满当当。安排旅客休息区、设置隔离护栏、清点登记旅客情况、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,需要调拨大量人手,保安队伍再次成为各职能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辅助力量,呼唤保安增援的声音此起彼伏。除夕夜TR188航班的处置结果现已公布于各媒体平台:武汉籍旅客在机场宾馆就地隔离,219名其他旅客在市委党校集中隔离,7名武汉籍旅客和1名其他旅客被确诊。可以说,该事件的成功处置,打响了全省机场阻击疫情的第一枪,事后被总结为成功处置的典范。就我公司而言,一方面向机场方面践行了关键时刻“拉得出、打得赢”的承诺,另一方面则是队伍稳定出现问题的开端。

一是恐慌情绪蔓延。疫情发生到现在,各种隔离措施不断升级,防护措施不断改进,对防控一线的后勤保障不断完善。但在初始阶段确实有些措手不及:前端航班来不及筛查,给后端处理带来压力;防护设备不齐全,一线保安员仅配发了口罩;滞留排查速度慢,保安执勤时间长。不少员工硬着头皮上战场,私底下纷纷议论,感觉四周都是看不见的风险,情绪非常紧张。

二是关键岗位人员流失。一个航班接着一个航班抵达,又是大量高危旅客,又是通宵达旦执勤。员工自行组建的微信群里,不少人互相打探消息,小道信息开始不断传播。有些员工提出请假,有些员工要求调离岗位,有些员工的父母打来电话恳请公司同意子女辞职。1月24日至26日,三天内就20多名候机楼岗位的员工离职。

三是补充力量跟不上。一边是关键时刻需要增派人手,一边是部分保安“火线辞职”。由于正值春节假期,节前已有部分员工返乡,造成备勤力量紧张,临时招工也不是好的时机。那段时间我们真是掐着指头过日子,每天盘算航班客流数据,争取合并岗位、调剂人力,“乾坤大挪移”。有些增援力量到达现场,感受了一下紧张氛围,还没穿上防护服就提出不干了。

针对这些情况,我们公司派出党员先锋突击队,领导干部带头、机关员工包干一线岗位,缓解一线压力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也有不少班组长和老员工,主动要求上一线承担旅客留观点执勤任务,成为真正的“逆行战士”和危急关头的“中流砥柱”。直至目前,机场作为防疫情输入的重要关口,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视,工作流程、防护物资逐步完备,员工思想普遍趋向稳定。但回想那段“水深火热”的日子,我依然感到头皮发麻。

疫情防控,是检验队伍的最佳时机
疫情防控就是和平年代的实战,是对保安公司的组织协调能力、领导干部作风和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、深度的考验。任你吹嘘“战必用我,用我必胜”,如果平时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,在紧急状态和高压之下,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。本着“亡羊补牢”的出发点,笔者分析目前保安队伍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:

一是各方对保安的关心关爱没有做到位。从事保安人防业务的管理者应有一种同感:保安就是平时不怎么重要,关键时刻又经常被惦记的群体。疫情初起,医务人员上岗全部配备“五件套”(口罩、眼罩、防护服、手套、鞋套),而同处一线的保安却没有充足的防护装备,产生恐慌心理在所难免。

二是年轻员工受家庭溺爱,缺乏工作认同和归属感。我们公司安排在候机楼岗位的员工,应客户对“窗口”岗位的要求,多数是25周岁上下的员工。虽然形象上好了不少,但这批人多数是家中“独苗”,从小受到宠爱,来做保安很多是抱着暂时找不到好工作的权宜心态,从事保安工作没有热情,缺乏集体归属感。“火线辞职”的保安员中,多数入职不到一年。

三是同乡员工容易抱团形成集体意志。同乡员工日常交流较多,往往存在“意见领袖”、“领头雁”。如果一种意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,可能马上覆盖到全体同乡员工,有些没搞清状况的员工盲目选边站队,一走一大片。

四是一线管理员不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。很多能干的保安基层干部,平时工作执行力很强,但是工作方式方法比较简单粗暴,喜欢呼来喝去,不愿意、不擅长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,在队伍出现情绪波动时,不能准确分析形势和帮助员工排解心理压力。